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百科 >
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 电动汽车推动先进制造交易增长

时间:2023-04-19 15:08:35    来源:新民晚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新民晚报讯(记者 张钰芸)在严峻的宏观阻力下,私募股权投资活动跌至8年最低点。预计未来5年内,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将发生结构性变化,收购类投资增速有望超越其他资产类别。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昨天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》指出,2022年,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交易额为620亿美元,同比下降53%,投资交易量也同比下滑38%,平均投资交易额为8200万美元,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。

报告显示,尽管成长类投资继续占据主导地位,占到2022年中国市场交易总额的74%,但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,中期收购类投资增多的趋势已经确立并凸显,包括:在华跨国公司出于地缘政治考量,分拆业务增多;2012至2021年期间,私募股权持有的企业数量增长13倍,催生大量二级市场销售机会;2017至2021年期间,企业家/家族收购案数量较2012至2016年间增长了2.5倍。

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、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和兼并收购业务主席周浩表示:“现在正是中国企业第一代创始人将企业交给第二代的过渡窗口期,这可能产生更多的收购机会。此外,如果股票价格没有按照预期恢复,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私有化交易。”

从细分行业来看,科技行业依然占据着中国私募股权资本的最大份额,但行业投资交易额却同比下降了62%,其中云服务(下降88%)和软件(下降59%)是跌幅最大的子行业。中国、印度和东南亚一直都是科技交易的主战场,2022年三大市场都经历了大幅下滑。不过,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交易崛起,为市场带来了一定活力。

和亚太地区趋势一致,2022年,中国先进制造业和医疗健康行业占投资交易额的比例有所提升。借“可持续发展”的东风,电动汽车产业链实现迅猛发展,推动了先进制造业投资交易的增长。此外,医药和生物科技仍然是医疗健康行业最具吸引力的赛道,并获得了私募股权投资者更多的青睐。

贝恩公司在2022年12月进行的GP和LP(有限合伙人)调研显示,宏观经济疲软成为市场最主要的担忧。展望未来,2023年中国宏观前景主要取决于国内消费的复苏。目前中国市场已出现初步复苏迹象,消费者信心指数(CCI)和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在2023年一季度双双回升,但何时能够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存在不确定性。

因此,贝恩建议,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应遵循以下策略:首先,在短期内关注现有投资组合,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健康的现金流,并致力于项目退出、为LP带来项目回报分红。其次,投资主题从原有的单一押注赛道增长/营收增长,逐步将视野拓展到更多元化的投资主题(如本土企业国际化、挖掘跨国公司的业务分拆机会等)。最后,积淀深厚的行业专知,着力形成企业层面的深入洞察,真正地为被投企业创造价值,将成为私募基金制胜新时代的关键能力。

标签:

读图